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了解更多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消字號、消毒產品衛生許可證、消毒產品檢測、消毒產品檢測報告、消毒產品備案檢測、涉水批件、涉水批件批準文號、涉水檢測、涉水產品檢測報告、潔凈度檢測等辦理信息,(Tel/同微: 137 0542 9315)
《WS/T10004-2023 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規范》于2023年12月15日發布,2024年05月01日實施。下方內容摘自該標準。
一、衛生學評價
1.評價依據
1.1 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主要包括: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GB 37487. GB 37488、GB 37489、GB/T 37678、GB 50365、GB 50736、WS 696、WS/T 10005和WS 10013。
1.2 相關技術資料主要包括:
a)建設項目立項的審批文件;
b)建設項目概況資料和可行性研究資料;
c)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設計資料和圖紙。
1.3 其他相關文件和資料。
2.評價程序
2.1 準備階段
2.1.1 收集評價所需的技術資料。
2.1.2 進行初步調查分析,編制評價方案。評價方案包括評價范圍、目的、依據、評價方法、評價內容、調查和檢測安排,以及評價工作的質量控制措施、經費預算、工作進度、人員分工、個人防護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等。
2.2實施階段
2.2.1開展現場調查和衛生學檢測。
2.2.2整理分析檢測數據和有關資料,對項目進行綜合性評價。
2.3報告編制階段
2.3.1編制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表或評價報告書。
2.3.2組織專家對評價表或評價報告書進行評審,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后,向委托單位提交加蓋編制單位公章的正式報告。
3.評價內容與方法
3.1設計評價
3.1.1 對所提供的技術資料進行基本情況分析,主要包括:
a)建設項目地點、總投資、平面布局、建筑面積;
b)建設項目用途、服務人數;
c)空調類型及數量、氣流形式和系統設計參數、管線布局;
d)冷卻塔的類型、位置和數量;
e)新風口、排風口、送風口、回風口的數量,風口之間、新風口與周圍污染源之間的相對位置和水平(或垂直)距離;
f)空調過濾、防護及凈化消毒設施;
g)其他方面應符合WS 10013的要求。
3.1.2 在基本情況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現場調查,主要包括:
a)周邊環境現狀及危害因素;
b)建筑物現況及自身衛生狀況。
3.1.3 結合基本情況分析和現場調查結果,對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設計資料進行評價,主要包括:
a)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噪聲、新風量等設計參數;
b)冷卻塔、機房、空氣處理機組、風管、應急關閉回風的裝置、控制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分區域運行的裝置、清洗用的可開閉窗口等設備、設施;
c)新風、排風、送風、回風等通風系統;
d)空調水系統、氣流組織、空調風管/水管管道材質和保溫材料等;
e)新風口過濾網設置、送風口、回風口防護設施等;
f)冷卻塔周邊 衛生狀況、消毒裝置、除霧裝置等;
g)加濕方式、 新風機組和空氣處理機組冷凝水盤的水封等。
二、衛生檢測
1.樣品采集應符合以下要求:
a)抽樣比例不應少于空氣處理機組對應的風管系統總數量的5%,不同類型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每類至少抽1套系統(1臺新風處理機組或空氣處理機組和與之配套的風管、附件),具有隨機性、代表性和可行性;
b)每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中,冷卻水、冷凝水和加濕用水檢測分別不應少于1個部位,冷卻水、冷凝水應采集平行樣;
c)空調送風檢測應設置3個~5個代表性風口;
d)空調風管 檢測不應少于6個代表性部位,至鈔采集風管的兩個橫斷面,每個風管內表面的上表面、底面、側面各為1個代表性部位。
2.檢測按以下方法進行:
a) 新風量、溫度、濕度、風速和噪聲按GB/T 18204.1執行;
b) 冷卻水、冷凝水和送風中嗜肺軍團菌按GB/T 18204.5執行;冷卻水異氧菌檢測方法按HG/T4207執行,游離氯按HJ 586 執行;
c) 送風中PM1o、β-溶血性鏈球菌,風管內表面積塵量,送風和風管內表面細菌總數、真菌總數按GB/T 18204.5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