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定義,霾是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 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 這里的干塵粒指得是干氣溶膠粒子。當空氣中水汽較多時,某些吸水性強的干氣溶膠粒子會吸水、長大,并最終活化成云霧的凝結核,產生更多、更小的云霧滴,使能見度進一步降低,低于1 km時被定義為霧,而能見度在1~10 km時則被定義為輕霧。
顆粒物的定義,在環境科學中,特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或液滴,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μm)particulate matter(PM10) 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10μm的顆粒物,也稱可吸入顆粒物。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μm)particulate matter(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μm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詳細]
霧霾的治理
減排很簡單,減少機動車的使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具體到如何實施,則是國家和城市管理者需要費腦筋考慮的事情,譬如,如何提倡綠色出行,如何優化公共交通等等,當然,如果能有效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對于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治理是有很大幫助的,…
燃煤是大氣污染物最主要的來源,中國的經濟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對能源有極大的需求,但是我們的電能有70%以上來源于火力發電(煤電),而被視為清潔能源的水電只占23%左右、核能只占2.3%左右、風能、太陽能等其它能源只占2.6%左右。因此,燃煤對大氣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應該走清潔能源的道路…
著名霧霾事件
2013年10月20日至22日,東北出現大范圍霧霾,長春、沈陽、哈爾濱出現重度霧霾,大部地區能見度不足500米,局部不足10米。哈爾濱PM2.5高達1000微克/立方米…
中國氣象局12月3日召開發布會,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指出,11月,中國中東部出現霧霾天氣,其中江蘇、安徽東部、浙江北部霧霾日數達…
四日市位于日本東部伊勢灣海岸,由于交通方便,很快成為發展石油工業的窗口。1955年,四日市的第一座煉油廠建成后,其他一些相關企業紛紛…
?
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聞名世界。世界上第一起霧霾引發的嚴重空氣污染事件在這里發生。這一年11月1日,比利時境內出現濃霧天氣。位于小城于伊到…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市。光化學煙霧是大量碳氫化合物在陽光作用下,與空氣中其他成份…
1952年12月5-8日,一場災難降臨了英國倫敦。地處泰晤士河河谷地帶的倫敦城市上空處于高壓中心,一連幾日無風,風速表讀數為零。大霧籠罩著倫敦城…
中國和歐洲大氣污染物的差距
汽車尾氣排放和燃煤的使用對于我國大氣污染問題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有研究指出中國氣溶膠質量濃度水平在世界范圍內僅次于南亞城市,遠高于歐洲城市。根據相關文獻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出中國和歐洲在大氣顆粒物水平上的差距是巨大的…[詳細]
各國關于顆粒物相關限值及標準
來自歐洲的一項研究稱,長期接觸空氣中的污染顆粒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即使顆粒濃度低于法律上限也是如此。各國關于顆粒物相關限值及標準都出臺了相關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87年公布了歐洲空氣質量指導值。
美國于1971年4月首次頒布了全國統一的環境質量標準(NAAQS)。之后,又進行了多次修訂和調整。
歐盟從1980年起逐步頒布了一些污染物濃度的/限制值0和/建議值0指標。
中國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規定了不同污染物在不同取值時間的濃度限值。[詳細]
“霧霾天氣,人人都是受害者”,這種共識已經到了無需證明的地步;“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吧”,這一條最普適的呼吁,在無數情境下被使用,但最后往往都淪為最無效的一句空話。在一個法治社會,“人人有責”、“從自身做起”不是用來呼吁的,而是要用法律來保證踐行的,如果不“從自身做起”,就必然接受法律規定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