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能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
而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則是由大致6點組成:
顆粒物主要由呼吸道進入機體,一般來說,粒徑越小,進入的部位越深,擴散的面積越大,停留時間越長,機體的吸收量就越大。顆粒物沉積在肺泡后,被肺泡吸收,經血液送到全身,不經肝臟的轉化即對全身起作用,因此經呼吸道進入體內引起許多危害,容易導致急性中毒、心血管疾病、肺心病等,顆粒物還可引起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癌癥的發生和死亡。
細顆粒物長期飄浮在空氣中,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危害,主要表現在影響室內空氣、綠化和對建筑材料的損害,降低大氣能見度等。PM2.5可對太陽能產生散射和吸收作用,能降低大氣能見度,導致對氣候和交通的影響。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散射也使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強度降低,從而間接影響健康。
敏感人群如機體抵抗力低下年老體弱的老人、有心肺疾病的個體如哮喘、抵抗力低而室外活動量較大的兒童等更容易導致疾病發生,而且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國外利用體外模擬體內炎癥狀態試驗發現,存在心肺疾患如支氣管炎癥的個體更容易受到顆粒物污染危害。
任何空氣凈化裝置對污染物的凈化都是有針對性的,不同原理的空氣凈化技術都有一定的優點,但也存在局限性。家庭選購空氣凈化裝置時,首先要確定凈化目的,即凈化何種污染物,如果針對霧霾的主要污染物PM2.5,要選擇對PM2.5有效的凈化器,才可以降低霧霾對室內污染程度,凈化效果用凈化器的潔凈空氣量(CADR)表示。CADR低于或接近于衛生要求的房屋空氣自然交換率(每人每小時新風量30立方米)的空氣凈化器不具有實際使用價值;CADR最好大于每小時90立方米。空氣凈化器要達到凈化效果,必須根據房間面積和凈化器的功率和凈化效率,開啟一定的時間,才能降低室內霧霾顆粒物的污染程度。另外,凈化材料也是有使用壽命的,應根據污染程度和使用時間及時更換,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普通口罩及一次性無紡布口罩對于灰塵和大顆粒物可能有一定的阻擋效果,但是對于霧霾、PM2.5 或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顆粒的防護是不足夠的。建議選擇標有KN95或N95(在標準規定的測試條件下,過濾非油性顆粒物最低效率為95%的口罩)、FFP2(最低過濾效率94%)及其以上標準的口罩。此外,消費者在選擇口罩時,除了防護功能外,還要結合使用者的臉型和舒適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確保有效的防護。
佩戴口罩前以及摘下口罩前后都必須洗手;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系緊固定口罩的繩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繞在耳朵上,使口罩緊貼面部;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梁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佩戴口罩后,避免觸摸口罩;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后都要徹底洗手。
口罩每次佩戴后,必須進行佩戴氣密性檢查。雙手捂住口罩呼氣,若感覺有氣體從鼻夾處漏出,應重新調整鼻夾,若感覺氣體從口罩兩側漏出,需要進一步調整頭帶、耳帶位置;如果不能取得密合,需要更換口罩型號。
一般來講,隨著防顆粒物口罩使用時間增加,過濾下來的顆粒物會逐漸使濾料堵塞,過濾效率通常會有所增加。但是長時間佩戴,一方面口罩外部吸附了顆粒物等大量污染物,會造成呼吸阻力的增加;另一方面口罩內部也會吸附呼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因此建議佩戴者根據口罩的呼吸阻力和衛生條件的可接受程度適時地更換口罩,但是如果接觸過傳染性環境,或發現部件壞損,如鼻夾丟失、頭帶斷裂、口罩破損等時,應立即更換。
佩戴口罩會增加呼吸阻力和悶熱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佩戴口罩。特殊人群選擇防護口罩務必小心謹慎:1)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如配有呼氣閥的防護口罩,降低呼氣阻力和悶熱感。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咨詢,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2)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體狀況各異,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后,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這些人應向醫生咨詢,尋求他們的專業指導;3)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而且其臉型小,一般口罩難以達到密合的效果,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適合兒童佩戴的防護口罩。
控制汽車尾氣排放
控制工廠污染廢氣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