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液與洗衣液去污效果比較 皂液占優勢
2016年4月,《消費者報道》選擇了市面上關注度較高的立白、媽媽壹選兩款皂液以及奧妙、雕牌、藍月亮、汰漬等4款洗衣液,對比測試其去污功效。測試結果顯示,立白皂液在去油污功效上有較明顯優勢,而媽媽壹選、雕牌的整體去污效果表現不佳。
皂液含有的脂肪酸鹽正是肥皂的主要表面活性劑之一,加上液體的形態更接近洗衣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認為皂液就是洗衣液與肥皂的組合體。通常洗滌劑制造商在開發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實際污漬,模擬生活污漬的洗滌情況來確定產品的去污力。
為了更加貼近實際洗滌條件,此外也考慮到皂液一般宣稱“更加有效去除油污”,《消費者報道》選擇了3種消費者認為更難去除的油污進行主觀去污實驗,并同時使用白度儀測試和主觀肉眼評分兩種評價方法,以避免主觀評分的影響。白度值越高,產品去污效果相應也更好。
檢測結果顯示,三種油污的去污難度層次分明,老干媽辣椒油最難清除,火鍋底料油最容易。立白皂液去油污功效突出,雕牌洗衣液墊底,而媽媽壹選皂液的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如圖2)
皂液品中“媽媽壹選”抗污漬再沉積效果最差
很多消費者并不清楚,洗滌劑的去污并不僅僅是衣物單次的清潔效果,更應考慮到織物整個使用壽命中的護理。
將衣物洗滌劑的去污性能區分為一次去污和二次去污。前者是指單次洗滌清除污垢的能力,后者指增加洗滌次數后,防止脫落積垢再沉積到衣物上的能力。污垢再一次沉積到衣物,會降低帶色織物的亮度和新鮮度,織物手感粗糙,使用壽命降低。( 如圖3)
2016年4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立白、媽媽壹選兩款皂液,藍月亮、奧妙、汰漬、雕牌等4款洗衣液,測試其對多種污漬的去污效果,抗污漬再沉積功效,以及漂洗性能,對皮膚的刺激性。
綜合評價顯示,兩款皂液的表現差異懸殊,立白皂液各項指標均表現優良,整體評價更高,可作為接觸油污較多消費者的首選,而媽媽壹選天然皂液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排名墊底。在性價比方面,汰漬表現更好。
從踐行環保的角度出發,消費者可以循環使用洗衣液包裝瓶。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各企業使用的配方并不相同,兩種不同的洗滌劑混合可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因此,消費者注意不要給瓶中補充不同品牌甚至是不同種類的洗衣液,以免發生意外。( 如圖5)
洗衣凝珠存在風險
以定量、便攜為賣點的洗衣凝珠可算是開啟了“單位劑量”(unit dose)產品的洗衣新時代。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了洗衣凝珠銷售的行列。但是,洗衣凝珠外形,氣味酷似糖果,極易引起兒童誤食誤用,對于有小孩的家庭而言,存在著不小的潛在風險。
<因洗衣珠死亡案例
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全國范圍內共計收到12594條有關5歲以下兒童吞噬、吸入洗衣凝珠,或是將內裝物涂抹在皮膚、眼睛里的案例報告。2014、2013兩年則分別有11714,10877起相關案例。
自2013年至2015年6月,至少有兩名兒童由于食用洗衣凝珠而死亡。當好奇的孩子們誤飲一般液體洗滌劑后,通常會產生胃部不適,但是誤食洗衣凝珠則會出現更嚴重的癥狀,經常伴有嘔吐,嗜睡,精神錯亂等,一些受害者甚至停止了呼吸,對眼睛的傷害是另一種常見危險。
洗衣珠安全標準
Consumer Reports正在推進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制定相關安全標準。兒童洗滌劑安全法案(PACS , Poisoning and Child Safety Act of 2015)也在考慮要求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建立相應的安全標準。制造商必須降低洗衣凝珠對兒童的吸引力,比如消除誘人的糖果外觀和香味,此外還必須保證洗滌劑包裝暴露后成分的安全性。
在Consumer Reports工作了21年的織物護理專家Pat Slaven建議,最好的辦法是盡快將顯眼的污垢盡可能多地從衣服上刮掉,不要揉搓使之擴散,接著可以用毛巾沾上一點水和洗衣液,吸掉那些不顯眼的污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