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認證人脈交流通訊錄
- 1913年波爾提出一個原子模型可用于解釋氫原子光譜,簡述它的內容:
●原子中電子繞原子核旋轉;
●電子運動軌道量子化;
●其特點是軌跡中電子雖然加速,但不幅射能量;
●當由高能態跳到低能態時要發射電磁波,并發光產生光譜,頻率為ΔE/h經實驗證明,氫原子光譜中可得到3個光譜系列:
●萊曼系列;●巴爾末系列;●帕森系列
但只有巴爾末系列是處在可見光的范圍之內,本實驗就是對該系列進行觀察與測量。
實驗內容:
●用光柵使氫光燈分光、得到巴爾末系列可見光譜。
●用實驗之方法測出它們的波長λ。
●求出h(普朗克常數)。
本實驗優點:
●所有的實驗均在光具座上完成,擺脫笨重昂貴的分光計。
●光具座采用鋁合金,經精密加工、有重量輕但平穩、不生銹,穩定等優點。
實驗儀器及規格:
●GY9A氫燈及電源;光譜波長410.2,434.0,486.1,656.3。
●狹縫一片,縫最細0.09mm左右。
●光柵1/300線或1/600線。
●透鏡×2,f1=50mm、f2=100mm。
●光學導軌長度:65.0cm,長度測量分辨率:1mm(可為用戶特制尺寸),另有滑塊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