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產品出口的話,歐盟國際在產品安全這方面體系比較成熟,往往有一個專屬的認證,如歐盟CE認證。美國UL認證而在沙特,伊拉克等等國家,認證起步晚,但又想對進口產品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都統稱COC認證。出口到沙特,科威特,伊拉克,肯尼亞,尼日尼亞,坦桑尼亞,敘利亞等中東,非洲國家,都是需要COC認證的。COC其實是認證的一種形式,即符合性聲明。
近日,寧波檢驗檢疫局收到歐盟官方通報,寧波某企業出口歐盟的一批貨值近四萬美元的塑料餐具因被海關抽查,發現甲醛遷移量超標而被拒絕入境,并將面臨退運。該批產品為密胺塑料材質,歐盟抽查結果顯示該產品甲醛遷移量達22.5毫克/千克,超過歐盟法規15毫克/千克的限量要求,并且未能提供有效的認證分析報告。
調查發現,該企業出口前曾根據客戶要求委托檢測機構進行了甲醛遷移量和三聚氰胺遷移量的檢測,結果合格,但產品檢測過程僅使用了橄欖油條件測試,而根據歐盟有關食品接觸塑料制品的法規(EU)No 10/2011規定,對于可能接觸多種不同類別食品接觸食物的餐具,通常需要使用酸性、酒精性、油性等多種測試液進行全面的測試,因此該報告沒有得到歐盟海關認可。
出口企業和進口商不了解歐盟有關食品接觸產品法規的詳細要求且委托開展的檢測項目不嚴謹導致此次質量風波,企業不僅全額賠付了該批產品的貨款,更需要額外支付產品退運、清關和物流費用,可謂損失巨大,充分感受到了因違反進口國技術法規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目前,歐盟的食品接觸材料法規較為完善。除了涵蓋所有材料的框架性法規(EC)No 1935/2004外,歐盟對不同材料的食品接觸材料也制定了嚴苛的專門法規。因此,上述密胺餐具被通報意味著不符合歐盟(EU)No 10/2011和(EU)No 284/2011兩項法規的要求。
由于出口量巨大,我國食品接觸產品一直是歐盟的關注對象。據統計,今年1月以來,歐盟已對我國食品接觸產品發布不合格通報32起,其中密胺塑料、尼龍塑料和不銹鋼制品成主要高風險產品,而寧波地區企業也屢次中招,僅2016年就遭遇通報事件12起,占到歐盟通報總量的11.7%。
億博檢測提醒相關出口企業:一是要加強對歐盟食品接觸材料法規的學習和研究,簽訂合同時應當提前與客戶或外貿公司明確檢測標準和檢測項目,防范后續糾紛;二是加強生產環節的質量控制意識,不僅要加強原輔材料的驗收把關,對塑料制品的注塑、脫模等環節也要加強工藝控制;三是嚴格按照進口國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出口檢驗,在檢測項目和檢測條件的選擇上務必要從嚴,切勿使用假冒和偽造的合格證明,避免因小失大,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聲譽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