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標準號 StandardNo:GB/T 17897-1999
pitting and crevice corrosion 金屬材料接觸某些溶液,表面上產生點狀局部腐蝕, 蝕孔隨時間的延續不斷地加深,甚至穿孔,稱為點腐蝕 (點蝕),也稱孔蝕。通常點蝕的蝕孔很小,直徑比度小得多。蝕孔的最大深度與平均腐蝕深度的比值稱點蝕系數。此值越大,點蝕越嚴重。一般蝕孔常被腐產物覆蓋,不易發現,因此往往由于腐蝕穿孔,造成然性事故(見金屬腐蝕)。
點腐蝕金屬表面的電化學不均勻性是導致點蝕的重要原因。金屬材料的表面或鈍化膜等保護層中常顯露出某些缺陷或薄弱點(如夾雜物、晶界、位錯等處),這些地方容易形成點蝕核心。金屬浸入含有某些活化陰離子(特別是氯離子)的溶液中,只要腐蝕電位達到或超過點蝕電位(或稱擊穿電位),就能產生點蝕。這是由于鈍化膜在溶液中處于溶解以及可再度形成的動平衡狀態,而溶液中的活化陰離子(氯離子)會破壞這種平衡,導致金屬的局部表面形成微小蝕點,并發展為點蝕源。例如不銹鋼表面的硫化物夾雜的溶解,暴露出鋼的新鮮表面,就會形成點蝕源。
點蝕的發展是一個在閉塞區內的自催化過程。在有一定閉塞性的蝕孔內,溶解的金屬離子濃度大大增加,為保持電荷平衡,氯離子不斷遷入蝕孔,導致氯離子富集。高濃度的金屬氯化物水解,產生氫離子,由此造成蝕孔內的強酸性環境,又會進一步加速蝕孔內金屬的溶解和溶液氯離子濃度的增高和酸化。蝕孔內壁處于活化狀態(構成腐蝕原電池的陽極),而蝕孔外的金屬表面仍呈鈍態(構成陰極),由此形成了小陽極/大陰極的活化-鈍化電池體系,使點蝕急速發展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不銹鋼三氯化鐵點腐蝕試驗方法的試樣的制備、試驗溶液、試驗儀器和設備、試驗條件和步驟、試驗結果和試驗報告。
本標準適用于評價不銹鋼在6%三氯化鐵溶液中的耐點蝕性能。
注:本試驗方法所用的試驗溶液,氧化性強,酸性強,氯離子含量較高,因此腐蝕性強。當材料在試驗溶液中發生金屬間化合物的溶解或有析出物時,往往會加速腐蝕。特別是合金素鈦往往會加劇腐蝕。因此,用本試驗方法來比較不同材料的耐點蝕性能,或者把實驗數據與實際環境進行比較時,要注意本試驗溶液的特性。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包含的條文,通過本標準中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22-1989 化學試劑鹽酸
GB/T 2481.1-1998 固結磨具用磨料粒度組成的檢測標記第1部分:粗磨粒F4~F220
GB/T 8170-1987 數值修約規則
GB/T 16545-1996 金屬和合金的腐蝕腐蝕試樣上腐蝕產物的清除
HG/T 3-1085-1997 化學試劑三氯化鐵
ISO 11463:1995 金屬和合金的腐蝕――點腐蝕的評定方法
3 試樣的制備
4 試驗溶液
5 試驗儀器和設備
6 試驗條件和步驟
7 試驗結果
8 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