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認證人脈交流通訊錄
油品價格上漲,質量還需檢測把關
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直接提問 | 回首頁搜
-
對應法規:CMA
CNAS認可項目:是
- 導語:【本報訊 9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90元和8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均提高0.07元,調價執行時間為9月13日24時。此次是成品油新定價機制運行以來的“三連漲”。】——新華網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認為,當前,國際原油主要受中東局勢和美國退出QE3預期增強的影響,預計短期內國際原油或高位盤整運行,下次成品油調價可能依舊難迎。
國際接軌說:國際油價漲了,國內也要跟著漲
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一句話概括就是“與國際油價接軌”,國際油價漲了,國內也要跟著漲;國際上漲多少,國內也要漲多少。這似乎與市場同步,但其實似是而非,因為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國際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未必就是中國市場上的供求狀況,茅臺在西方市場上的低價格就是一例;
漲價還有一個常用理由是中國成品油市場主要依賴進口,國際油價飆升,國內油價理當上調——這條理由同樣說不通,經濟學的常識是價格與成本無關,不然商場上哪還有割肉大甩賣這回事。
最后,所謂的跟國際接軌,在很多情況下還是一種有選擇的接軌,綜觀發改委的歷次調價,可謂“漲多跌少”,而且往往是“跑著漲,走著跌”。
煉油虧損說:原材料只能“命懸”國際油價?
國家發改委的官方報告、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幾番聲明,讓許多人都形成了一個印象:煉油成本與國際原油進口成本直接掛鉤,完全是正相關的關系。那么,受制于石油資源的稀缺性而長期價格注定向上的國際油價,似乎理所當然是懸于國內石化雙雄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煉油虧損就得漲價。
實際上,煉油只是石油企業的一個板塊,即使是在煉油業務比重占絕對地位的中石化內部,也存在化工銷售、上游開采等業務。一個有力的例證是:國際油價上漲雖然抬高了煉油原材料成本,但也同時增加了化工銷售的收入,對沖了煉化成本的增加。
一個企業的盈利表內,如何能將多項業務分割看待?更何況,另一巨頭中石油的煉油業務比重并不大,牽系公司盈利水平的上游勘探、開采業務與國際油價的漲跌并無關聯。
“裸油價”說:除去稅收油價還有上漲空間
在眾多為油價上漲辯護的說辭中,最離譜的恐怕要屬下邊這類觀點:中國裸油價格低于美國,油價仍未漲到位。因為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各國油價的差距主要是根據各國國情不同對油價征收的稅率不同,目前國內汽油征收的稅率大約為30%。按美國能源署和歐洲能源機構的數據顯示,美國的稅率大約為13%。按照這個稅率算下來,除去稅收,所謂的裸油價確實要比美國低。
然而,這樣的算法顯然是荒唐的。且不說其他,即使考慮到美國各州的消費稅與銷售稅各自不同的因素,不予計入其中,中國的裸油價在如此背景之下低于美國的裸油價,但給出這個理由的人有沒有考慮過,中國的國民收入與美國的國民收入相差多少?如果按照專家的預測,201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標準來計算,而美國的人均GDP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5年的統計為42000美元,那么,中國國民的人均GDP還不夠美國的十分之一。
中國消費者對油價的怨言也不是無理取鬧。發改委成本加利潤的定價公式看似合理,但是和中國的國情結合后,就包含了極大的不合理。
首先,從原油成本上講,中國超過50%的原油依賴進口,但是國際市場油價并不能反映另外40%多國產原油的成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業每年在國內開采的原油超過2億噸,成本遠遠低于120美元每桶的國際油價,卻以每桶上百美元的價格計入成品油成本中,轉嫁給消費者。連曾經贊同油價上漲的郭凱也不得不承認:“中石油從大慶把油從地底下泵出來,一桶油的成本似乎只有幾美元,然后市場上的價格是幾十美元一桶,這里面的差價全是中石油的毛利?!?
三大石油公司每年因此獲得利潤逾2000億元,這還是支付了壟斷行業高額運營成本之后的凈利潤。三大企業開采了本屬于全體公民的資源,享受了高工資高福利,積累了高額利潤。然而,除了像巴菲特那樣的少數外資股東,中國公眾從中獲得的回報只能用“少得可憐”來形容,對多數A股股東而言,回報干脆為負。
“汽車等各種用油設備”說:油價漲了,油品的質量是不是也該漲啦?
2010年1月1日,香港媒體報道有出租車在中國石化香港分公司大埔、馬鞍山和元朗等專用加氣站加氣后,出現較難發動或慢速時“熄火”現象。
2010年3月下旬,一些車輛在使用中國石化河南石油所屬安陽分公司部分加油站93號乙醇汽油后,出現汽車抖動、燃料燃燒不完全、尾氣排放異常等現象。
2010年4月下旬,海南再次爆出“問題油”事件,???、文昌等地多輛汽車在加油后出現頻繁熄火、怠速不穩、提不起速等故障。
2012年5月18日中石油“太倉門”事件,江蘇省太倉市數千輛汽車在兩家中石油的加油站加油后出現異常情況,再度將汽油質量問題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3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的2000多輛汽車因加入當地金三角加油站的90噸93號劣質問題汽油而頻頻“趴窩”受損。
從以上事件不難看出,我國的油品質量還存在很多生產銷售等監督問題。
結論:油品價格跑著漲,走著跌,質量卻在原地打圈。
國聯質檢專家團隊高度關注我國油品價格變動,同時不斷同步油品檢測標準,國聯質檢已經全面根據國家油品標準同步檢測指標,作為權威公正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公平公正為宗旨創造國內空前的服務至上的準則,讓每一位需要檢測客戶感受如家般的檢測分析服務。 國聯質檢油品檢測同步執行標準:
GB 19147-2013 車用柴油(Ⅳ)國四
GB 11118.1-2011 液壓油(L-HL、L-HM、L-HV、L-HS、L-HG)
GB 17930-2011車用汽油 國四 國IV 國4
GB/T 8028 汽油機油換油指標
更多詳情指標請關注:國聯質檢官網:http://www.xaunqd.com/
國聯質檢,用心的檢測,我們原作您與客戶之間建立互信的橋梁!
檢測咨詢免費熱線:4008004990
聯系方式:18092806378
咨詢Q Q:2803562272